• “重阳话孝道·传承好家风”昆明市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19日,由昆明市妇联主办,滇池度假区妇联、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昆明市春晓图书馆、昆明妇女创业创新示范中心承办的“重阳话孝道·传承好家风”昆明市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在昆明市春晓图书馆举办。

  • 昆明市开展2023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家庭文明建设活动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0月11日,昆明市妇联携手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官渡区妇联和爱心企业到官渡区矣六敬老院开展以“传承优良家风家训 弘扬敬老爱亲美德”为主题的重阳节敬老活动,几十位老人齐聚一堂,欢度重阳节。

  • 昆明开展“爱在公交 暖意重阳”敬老爱老活动

    10月20日,昆明公交集团开展了“爱在公交,暖意重阳”主题活动。活动秉承“传播爱心、传承文明、尊老敬老、回报社会”的理念,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邀请环滇线老年粉丝乘客40余名代表走进“公交开放日”,共度重阳佳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老年粉丝乘客们分别参观了集团一楼客服中心、五楼安全教育基地、十一楼智能调度室、十二楼荣誉室,了解公交车的调度、运营管理和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参观了集团公司安全教育基地,了解驾驶员日常安全教育,增强老年乘客对公交出行安全的信赖程度,此外还参观了昆明公交集团企业荣誉史馆,了解昆明公交70年的发展历程,感受公交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活动现场,讲解员贴心为老年乘客讲述乘坐公交安全注意事项。

  • 重阳节的起源与由来传说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 重阳与菊花仙子的传说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阿牛家里很穷,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为治好母亲的病,阿牛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 重阳登高的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青年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踪迹。有一天,他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却飞出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地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 骊山传说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